前言
太长不读版
看完这本书得到的是花钱的五大原则:
1.花钱买体验
2.当做一种享受
3.花钱买时间
4.先付款,后消费
5.投资他人
絮絮叨叨版
总是有很多书在讲要如何赚钱理财,却很少有书来教我们如何花钱。
花钱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依靠直觉。
我们一起来看看《花钱带来的幸福感》这本书吧~
这本书的主题是让你尽量避免花冤枉钱。
让你思考如何花钱改变自己利用时间的方式。
用它的宣传标语来开启阅读:花钱买不来快乐?那是因为你花错了地方。
作者伊丽莎白•邓恩在“如何更好的花钱获取幸福感”,这个问题上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分析,得出的结果都写在了这本书里。
例:
曾经有一对夫妻,丈夫得了癌症,妻子陪伴他左右。
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,而是在考虑如何让剩下的日子过得更开心。
于是妻子知道了原来丈夫一直以来都有航天遨游的梦想。
她开始找是否有什么机构是可以提供他俩的太空旅游之梦的,
然后她发现的确有这个体验活动在售。
维珍银河公司提出20万美元的售价,让游客得到梦寐以求的太空体验。
不过这个体验活动并不是马上可以参加的,那时候只是在预售的活动。
人们即使报了名并且付了费用,也仍旧要等上至少1年以上,才能正式体验太空旅游。
这对夫妻刚好也消费得起,然后他们就预定了太空旅游项目。
实际真的启程之后体验的也只是6分钟的真空漂浮。
他们说实际体验的之后,并没有带给他们很大的幸福感,反倒是在体验前等待的时间让他们感到更加幸福。
花钱买体验带给他们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加上延迟满足感,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。
设计这种奇幻体验活动的商人说:等待的时间越久,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。
好的体验活动应该是:
1. 该体验能让你接触到其他人,你与社会联系更紧密。
2. 该体验能让你难以忘怀,多年后还愿意重提。
3. 该体验能让你意识到你是谁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4. 该体验独一无二,很难有其它事物与之媲美。
例:
孙悟空去蟠桃园偷摘了3个蟠桃,悟空和八戒还有沙僧三人一人一个,
但是八戒吧唧一口,囫囵吞枣得把蟠桃一下就吃完了,他眼睁睁的看着悟空和沙僧还在一口一口的细细品味。
八戒就着急了,和悟空说:“猴哥,你能不能再给我拿一个来,刚刚吃的太急,没有尝出有啥滋味”。
悟空摆摆手说,你这个呆子,我才没那功夫再帮你偷来。说罢,悟空继续细细的品尝着蟠桃。
八戒又看了看沙僧,沙僧连忙遮着自己的蟠桃,离八戒远远的,他也继续吃自己的蟠桃……
八戒很明显是没有好好享受蟠桃,只是塞进嘴里,那可是很大的损失呀。
所以我们就知道了,买来的食物可是需要好好享受的呢~
你如果仅仅为了饱腹而吃,你就很难获取到味蕾带来的享受了。
就好比同样的一盘珍馐,在崇尚快文化的人面前会瞬间消失,
但是在美食家面前,美食家会一口口慢慢的品味……
这其中获取幸福感大的人是谁,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花钱后尽情享受的人获取的幸福感更多。
例:
往往点外卖吃的人会比自己做饭的人感到更加幸福。(前提是外卖安全健康)
很多家庭主妇常提议过节的话就别动手了,好不容易有时间懒一下,就点个外卖吧。
花钱消费在服务行业上,节省了人们的时间。
人们可以简单的获取口福,而不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折腾一番才有饭吃。
花钱在购买服务上节省了自己的时间。
省下的时间可以拿来学习,工作也好,放松也罢,都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。
有的家庭会雇佣小时工来给家里做清洁,这也是节省时间的做法。
也避免了夫妻双方去争论做家务的吵架风险不是吗?
因此花钱买服务是划算的。
将省钱思维换成省时思维,带来的好处是改变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。
激励人们参加更多提升幸福感的事,比如将看电视的时间换成参与户外活动。
花钱买时间,不仅仅是便宜的而且是提高自己幸福指数的直接方法。
人常在[先消费,后付款]即“花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”的消费方式中花更多的钱。
但通过“先付款,后消费”的方式,我们更容易选择对我们自己有好处的产品。
书里提到人们付款之时会感到失去钱的痛苦,
而使用信用卡看起来减轻了立即付款的痛苦。
如同不花钱就买到手了一样的诱惑。
例一:
后付款让鸡尾酒尝起来像是免费的。
人们去到吧台点完酒后,刷信用卡来付款,随后享用一杯鸡尾酒,让鸡尾酒喝起来像是免费的……
但实际上你还是要还款的,只是时间推迟到了下个月。
假如你在看似免费的诱惑上花了过多,甚至超出自己收入的金额,
你就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。
例二:
晚上乘出租车,计费器不停在跳,让你很难享受这一段车程。
因为每过一分钟,账单就会随之增加。
即使你下了车,你的神经计费器仍然在跳动,
脑海仍然回响着计费器的“咔嚓”声。
结论:
当[先消费,后付款]这种免费只是暂时的,
而你无法支付提前挥霍出去的消费额度,
那你就会开始焦虑,因为你逐渐变得入不敷出了。
例三:
一对年轻的小情侣,给自己安排了每周五晚来一次法餐约会,
他们便提前一整个月充值了法国餐厅的会员卡。
然后每次去的时候就只需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,去到餐厅出示会员卡即可。
在他们享用大餐后,不用感受到马上要付款的痛苦。
他们尽情的享用大餐,而后只需要搭车回到家就行了~
去体验支付太久的产品就相当于免费,从而提升幸福感。:)
结论:
[先付款,后消费] 带给人们延迟满足的幸福感,比起[先消费,后付款]要好。
投资他人比花钱在自己身上,让你感到更幸福。
投资给亲近的人比投资给陌生人感觉更好。
不过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与花在别人身上的正确比例是多少呢?
这里的调查显示是10∶1。
投资他人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好处,
不仅提升幸福感,还会让人变得健康,感觉富裕。
例子
拿出10%的收入补贴家里的亲人或患病的亲戚,会让自己感到幸福。
将自己的收入分配一部分来捐助贫困的人,
为贫穷的孩子们捐助书籍或者直接捐赠金钱。前提是援助机构不会中饱私囊。
此类利他性消费可以获取较大的幸福感。
问题不是“难道我要卖掉自己的房子,然后把所有钱都捐给红十字会”
而是“你能否将收入中的5美元,从’投资自己’ 的类别中分配到 ‘利他性消费’ 的类别”。
研究结论:
利他性消费与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全球适用。
利他性消费的比例越高,你的幸福感越大。
或许这就是75岁的沃伦·巴菲特将自己85%的资产全都捐献出去的理由吧。:)
按照五个原则记录自己的消费,然后想一下哪些消费是可减掉而不影响幸福感的。
节俭与支出重新分配同等重要。
笔者也介绍到尽管整本书都是介绍如何消费提升幸福感,
但是存钱也是可以提升幸福感的。
存钱可以抵御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打击(天灾人祸/疾病),
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(比如Fuck you 基金,让你随时可以离开不愿继续的工作)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仅仅存更多的钱是不够的。
抽象的省钱目标只会让人变得过分小气且吝啬,变成类似葛朗台那样的人物。
他们掉进钱眼里而不自知,不愿意淡泊名利,慷慨解囊,泰然处事。
容易成为金钱的奴隶。(也许可以说‘钱’就成了他们的神)
但我更愿意将钱当做表达谢意的一种媒介来使用,这个媒介代表了自己对消费的食物,书籍,衣物,服务的谢意。
都看到這裡了…… 你真的不打算給我來一個关注~嗎?或欢迎你给咱点赞,分享哦~ (認真(*╹▽╹*)臉)
参考资料/书籍:
《花钱带来的幸福感》
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5795520/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4%AA%E7%A9%BA%E6%B8%B8%E5%AE%A2